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信息工程系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信息工程教研室”,2010年整合优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相关办学资源成立了“信息工程系”。现有“电子信息工程”和“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属于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面向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科学发展前沿领域,融合电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的复合型宽口径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设备、嵌入式系统研发、信息系统集成与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系里教学条件完备,依托“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电子电路、微机原理、物联网工程(沙盘、虚拟仿真)、嵌入式系统、光纤通信、传感器技术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博士8人,全部毕业于985、211高校。拥有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外聘教师4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高、学缘结构合理、拼搏进取的教学团队,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一.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以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培养方法及教育手段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努力实施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知识传授、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生产与教学结合,努力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有机统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了“感测与智能系统开发”和“智能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感测与智能系统开发”方向设有“智能传感与测量”、“RFID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FPGA原理与设计”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信号感测、获取、处理、传输的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方向设有“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基础”、“模式识别原理与应用”、“机器视觉”“人工神经网络”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对图像、流媒体等数字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挖掘、处理与应用的相关理论与新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开设了丰富的跨专业知识模块和人文素养模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实践能力教育与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培育及完美人格塑造的有机统一。
二.扎实的教学与研究基础
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学团队坚持不懈地对人才培养有效模式、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教学团队主持完成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基于视觉的机器人智能控制”、“基于VR/AR技术的新工科组合式智慧工厂”等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写出版了《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程》、《数据库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程》、《MATLAB原理及应用案例教程》、《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综合实验9例》等一系列教材。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精品课程5门,承担省级教改立项2项。在“计算机教育”、“教育信息化”、“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等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积极参加教学比赛,获第四届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澳门太阳集团城9728教师本科教学创新三等奖。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与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团队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Graphical Models》、《IEEE Access》、《IEEE ICIP》、《系统仿真学报》等国内外信息领域权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3本。利用技术优势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涵盖海洋物联网、无人机控制、机器视觉、虚拟现实等方向,横向课题经费近千万,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有3项研究成果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成果获烟台市科学技术奖。
三.有效的办学模式与先进的学习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教育新机制。
努力创新课程体系,建立以专业工程师素质为特征,校企共同参与构建“开放型、多层次、工程化创新教育体系”,包括理论知识体系和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确立工程化实践课程的内容,把科技发展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引入课堂。构建有效工程实践途径,构建有效工程实践途径,建立多层次实践平台,包括以实验教师为主体,用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实验室;以专业教师为指导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和各类竞赛小组;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实训基地;以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各类研究所。通过建立激励制度,吸引和鼓励学生进研究所、进科技创新实验室、进大学生创业中心、进课题组,发挥各级实验室和各类教学科研机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一是面向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突出工程应用,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各个专业方向知识体系设置上,优化课程内容,实施层次性、个性化和模块化,通过设计不同的基础理论模块、不同应用方向的模块课程来体现层次教育、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二是将创业教育类课程纳入本科生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创办以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业中心、创业与创新论坛、各种创业能力的竞赛、开放性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多种途径与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三是设置计算机新技术系列课程,增加文化素质模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断加强与当地企业、研究院(所)的密切联系,深化在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工程实验中心共建、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创新平台。先后与烟台东方电子集团、捷瑞数字科技、中矿集团、兖矿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
积极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的校际合作,通过互派教师、合作教学和科研等方式,扩大教师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先后派遣教师前往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校访学和研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可编程器件原理等多个专业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动手环境。另外还建有“嵌入式技术实验室”与“物联网技术实验室”两个工程特色突出、开放式的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实验室有嵌入式系统智能开发板、Zigbee网络节点、无线网络协调器、通用传感器控制模块、RFID射频读取模块、协议分析仪、仿真器等丰富的设备,融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Zigbee、WiFi、Bluetooth、GPRS、3G、GPS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14年8月台湾华梵大学师生来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访问交流
软件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系统实验室
物联网技术实验室 嵌入式技术实验室
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并获得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证书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面较广,主要进入通信、电子制造、软件开发、网络服务等领域。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毕业生有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通信运营商从事通信网络建设、优化等工作,有到东方电子集团、歌尔声学、中国铁路、兖矿集团、南山集团、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等电子信息制造与服务类企业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就业情况良好。读研究生的同学则主要到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继续深造
欢迎同学们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